2020年5月28日,深圳市生態環境局開展“無廢城市”和固體廢物智慧監管平臺建設采風活動。據透露,過去1年,深圳圍繞58項指標和100項任務,全力推進“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
?
目前,已經初步完成45項任務,全市危險廢物綜合處置能力每年達63萬噸,處置種類達41類。建成投產13處固定廠式拆除廢棄物綜合利用設施,處理能力每年可達888萬立方米。
?
此外,“深圳市大固廢智慧監管信息系統一期工程”已投入調試,系統涵蓋危險廢物、一般工業固體廢物、醫療廢物、生活垃圾、建筑廢棄物、市政污泥等固體廢物產生轉移信息。
?
另外,在垃圾分類推行過程中,深圳已經基本實現小區到城中村的全覆蓋。2020年4月,深圳生活垃圾分類回收量為3106噸/日,全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置能力達到1.8萬噸/日以上。
?
自深圳“一號令”發布,全市就朝著“年底之前**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實現原生垃圾趨零填埋”的目標大步邁進,目前正積極新建能源生態園處置設施,提高市民對“無廢城市”的知曉度、理解度、認可度,探索形成環境治理和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適用技術路線和系統解決方案。
?
同樣是現代化城市格局的重塑,除了“無廢城市”建設,深圳也積極參與“海綿城市”建設。
?
前不久,深圳才透露為調動社會資本對海綿城市建設投資的積極性,加快海綿城市建設進程,正式啟動2020年度海綿城市建設獎勵申報工作,獎勵資金總額為5.14億元。
?
據悉,深圳羅湖區還率先啟動了智慧水務系統,在170個區管入河排水口、100個雨水管網重點點位、21處易澇點、5條河流11個河道斷面建立了監測點或監測站。
?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城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深圳市環境水務集團有限公司5月在深圳簽署合作意向書,聯合成立深圳膜技術應用創新研究院。
?
研究院集技術研發、產業轉化、工程示范和應用推廣于一體,將推動污水處理、供水凈水和水務環境領域的膜技術創新研發,為深圳水資源保障、海水淡化、凈水生產供應等產業再添新引擎。
本文轉載自環保在線,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