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科技部日前發布的《**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顯示,近20年,**城市人均綠地空間面積呈顯著增加態勢,由2000年的23.14平方米增加到2020年的40.47平方米,擴大了約75%。
城市綠地空間是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調節氣候、凈化空氣、涵養水源、消減噪聲和美化環境等功能,也發揮著景觀文化、居民休閑等作用。
報告指出,人均享有的城市綠地空間具有**不均衡性。高收入**的城市人均綠地空間面積為79.97平方米,屬于高水平綠地配置。其中,美國和加拿大城市人均綠地空間面積分別為157.36平方米和121.96平方米。
中等收入**的城市人均綠地空間面積為29.30平方米,且各國之間差異非常明顯。低收入**城市人均綠地空間面積僅為19.69平方米,屬于低水平綠地配置,城市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相對不足。
城市公園作為城市綠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維系城市生態系統服務、改善人居環境起到重要作用。報告顯示,北美洲、歐洲和亞洲一些**的城市公園綠地面積更大。近20年,隨著城市園林綠化水平的提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顯著增加。2020年,**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為18.32平方米。
本文轉載自中國環境報社,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